幼兒、少兒培訓熱火朝天,正是家庭教育缺失的一個體現
“當前,加強中小學、幼兒園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非常迫切而且意義重大?!?015年底,國家教育部印發了《關于加強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導意見》一文,當時教育部相關負責人在答記者問時便如此提到。就在本月又有相關文件出臺,全國婦聯聯合教育部、民政部、文化部等9部門共同印發了《關于指導推進家庭教育的五年規劃(2016- 2020年)》(以下簡稱《規劃》)。
家庭教育被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,隨著一系列相關文件的出臺,家庭教育也就此有了“國家標準”。必須意識到的是,相關文件出臺的背后,其實是家庭教育本身的不足和缺失,這一缺失,不僅在家長本身,同時還有學校、政府、社會整體的責任。
培訓班大熱是家庭教育缺失的體現
幼兒、少兒培訓熱火朝天,正是家庭教育缺失的一個體現。樂高課程、英語培訓、奧數學習、舞蹈等特長培訓,家長們將孩子送往一個個的培訓班,期望“不要輸在起跑線上”。不過,這看似努力的背后,卻正是因為家庭教育自身的不足。
此前年中發布的《2016年中國家庭教育焦點問題調查報告》(以下簡稱“《報告》”)顯示,當前家庭教育存在不少問題,低齡兒童智力過早開發、孩子素質能力缺失尤為突出。家庭教育不足的情況下,卻又陷入另外一個怪圈———過高的期望和焦慮齊飛。
家庭教育的責任,并不單只在家庭之上。按照《規定》所言,還需要建立完善的公共服務網絡,以及建立社區教育機構、兒童之家、青少年宮、兒童活動中心等活動陣地。
和學校教育的更好結合,是目前關注的另一重點。目前來看學校教育如何與家庭教育結合起來,光有家委會就夠了嗎?明顯不是。相比學校,孩子呆在家庭、與父母相處的時間實際上更長。以幼兒園為例,一年365天當中,除去寒暑假等節假日,在園時間事實上不足200天,每天在園時間也不足10小時。剩下的更多時間和場景,都在家庭。然而,不少家長卻懷著這樣的念頭:孩子上學去了,成績高低、品行好壞,學校要負最大責任。